图片展示

联系电话:13543088842

图片展示

4  建    筑

发表时间: 2021-11-18 14:37:05

作者: 珠海澎湃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

4.1  库址选择与总平面 4.1.1  冷库库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符合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并应经当地规划部门批准。     2  库址宜选择在城市规划的物流园区中,且应位于周围集中居住区夏季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使用氨制冷工质的冷库,与其下风侧居住区的防护距离不宜小于300m,与其他方位居住区的卫生防护距离不宜小于150m。

4.1  库址选择与总平面

4.1.1  冷库库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符合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并应经当地规划部门批准。

    2  库址宜选择在城市规划的物流园区中,且应位于周围集中居住区夏季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使用氨制冷工质的冷库,与其下风侧居住区的防护距离不宜小于300m,与其他方位居住区的卫生防护距离不宜小于150m。

    3  库址周围应有良好的卫生条件,且必须避开和远离有害气体、灰沙、烟雾、粉尘及其他有污染源的地段。

    4  应选择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

 5  应具备可靠的水源和电源以及排水条件。 

    6  宜选在地势较高和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

    7  肉类、水产等加工厂内的冷库和食品批发市场、食品配送中心等的冷库库址还应综合考虑其特殊要求。

4.1.2  冷库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满足生产工艺、运输、管理和设备管线布置合理等综合要求。

    2  当设有铁路专用线时,库房应沿铁路专用线布置。

    3  当设有水运码头时,库房应靠近水运码头布置。

    4  当以公路运输为主时,库房应靠近冷库运输主出入口布置。

    5  肉类、水产类等加工厂的冷库应布置在该加工厂洁净区内,并应在其污染区夏季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6  食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应布置在该市场仓储区内,并应与交易区分开布置。

    7  在库区显著位置应设风向标。

4.1.3  冷库总平面布置应做到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对库房占地、铁路专用线、水运码头、设备管线、道路、回车场等资源应统筹规划、合理布置,并应兼顾今后扩建的可能。

4.1.4  冷库总平面竖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库区内应有良好的雨水排水系统,道路和回车场应有防积水措施。

    2  库房周边不应采用明沟排放污水。

4.1.5  库区的主要道路和进入库区的主要道路应铺设适于车辆通行的混凝土或沥青等硬路面。

4.1.6  制冷机房或制冷机组应靠近用冷负荷最大的冷间布置,并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4.1.7  变配电所应靠近制冷机房布置。

4.1.8  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库房贴邻布置时,贴邻布置的库房总长度不应大于150m,总占地面积不应大于10000m2。库房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贴邻库房两侧的外墙均应为防火墙,屋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4.1.9  库房与制冷机房、变配电所和控制室贴邻布置时,相邻侧的墙体,应至少有一面为防火墙,屋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4.2  库房的布置

4.2.1  库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满足生产工艺流程要求,运输线路宜短,应避免迂回和交叉。

    2  冷藏间平面柱网尺寸和层高应根据贮藏食品的主要品种、包装规格、运输堆码方式、托盘规格和堆码高度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等使用功能确定,并应综合考虑建筑模数及结构选型。

 3  当采用氟制冷机组时,可设置于库房穿堂内。

    4  冷间应按不同的设计温度分区、分层布置。

    5  冷间建筑应尽量减少其隔热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

4.2.2  每座冷库冷藏间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应符合表4.2.2的要求。

表4.2.2每座冷库冷藏间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m2

    注:1当设地下室时,只允许设一层地下室,且地下冷藏间占地面积不应大于地上冷藏间建筑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防火分区不应大于1500m2

        2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冷库为高层冷库。

        3本表中“一”表示不允许建高层冷库。

4.2.3  冷藏间与穿堂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隔墙,该防火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该防火隔墙上的冷藏门可为非防火门。

4.2.4  冷藏间的分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贮藏食品的特性及冷藏温度等要求分间。

    2  有异味或易串味的贮藏食品应设单间。

    3  宜按不同经营模式和管理需要分间。

4.2.5  库房应设穿堂,温度应根据工艺需要确定。

4.2.6  库房公路站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站台宽度不宜小于5m。

 2  站台边缘停车侧面应装设缓冲橡胶条块,并应涂有黄、黑相间防撞警示色带。

    3  站台上应设罩棚,靠站台边缘一侧如有结构柱时,柱边距站台边缘净距不宜小于0.6m;罩棚挑檐挑出站台边缘的部分不应小于1.00m,净高应与运输车辆的高度相适应,并应设有组织排水。

    4  根据需要可设封闭站台,封闭站台应与冷库穿堂合并布置。

    5  封闭站台的宽度及其内的温度可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其外围护结构应满足相应的保温要求。

 6  封闭站台的高度、门洞数量应与货物吞吐量相适应,并应设置相应的冷藏门和连接冷藏车的密闭软门套。

    7  在站台的适当位置应布置满足使用需要的上、下站台的台阶和坡道。

4.2.7  库房的铁路站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站台宽度不宜小于7m。

 2  站台边缘顶面应高出轨顶面1.1m,边缘距铁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应为1.75m。

    3  站台长度应与铁路专用线装卸作业段的长度相同。

    4  站台上应设罩棚,罩棚柱边与站台边缘净距不应小于2m,檐高和挑出长度应符合铁路专用线的限界规定。

    5  在站台的适当位置应布置满足使用需要的上、下台阶和坡道。

4.2.8  多层、高层库房应设置电梯。电梯轿厢的选择应充分利用电梯的运载能力。

4.2.9  库房设置电梯的数量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  5t型电梯运载能力,可按34t/h计;3t型电梯运载能力,可按20t/h计;2t型电梯运载能力可按13t/h计。

    2  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冷库及港口中转冷库的电梯数量应按一次进出货吞吐量和装卸允许时间确定。

    3  全部为公路运输的冷库电梯数量应按日高峰进出货吞吐量和日低谷进出货吞吐量的平均值确定。

 4  在以铁路、水运进出货吞吐量确定电梯数量的情况下,电梯位置可兼顾日常生产和公路进出货使用的需要,不宜再另设电梯。

4.2.10  库房的楼梯间应设在穿堂附近,并应采用不燃材料建造,通向穿堂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首层楼梯出口应直通室外或距直通室外的出口不大于15m。

4.2.11  带水作业的加工间和温度高、湿度大的房间不应与冷藏间毗连;当生产流程必须毗连时,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4.2.12  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冷藏间应至少设两个冷藏门(含隔墙上的门),面积不大于1000m2的冷藏间可只设一个冷藏门。冷藏门内侧应设有应急内开门锁装置,并应有醒目的标识。

4.2.13  冻结物冷藏间的门洞内侧应设置构造简易、可以更换的回笼间。

4.2.14  冷藏门外侧应设置冷风幕或在其冷藏门内侧设置耐低温的透明塑料门帘。

4.2.15  库房的计量设备应根据进出货操作流程短捷的原则和需要设置。

4.2.16  库房附属的办公室、安保值班室、烘衣室、更衣室、休息室及卫生间等与库房生

产、管理直接有关的辅助房间可布置于穿堂附近,多层、高层冷库应设置在首层(卫生间除外),但应至少有一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卫生间内应设自动冲洗(或非手动式冲洗)的便器和洗手盆。

4.2.17  在库房内严禁设置与库房生产、管理无直接关系的其他用房。




4.3  库房的隔热

4.3.1  库房的隔热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导率宜小。

    2  不应有散发有害或异味等对食品有污染的物质。

    3  宜为难燃或不燃材料,且不易变质。

    4  宜选用块状温度变形系数小的块状隔热材料。

    5  易于现场施工。

    6  正铺贴于地面、楼面的隔热材料,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25MPa。

4.3.2  围护结构隔热材料的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d——隔热材料的厚度(m);

      λ——隔热材料的热导率[W/(m·℃)];

     R0——围护结构总热阻(m2·℃/W);

     aw——围护结构外表面传热系数[W/(m2·℃)];

     an——围护结构内表面传热系数[W/(m2·℃)];

     d1、d2…dn——围护结构除隔热层外各层材料的厚度(m);

     λ1、λ2…λn——围护结构除隔热层外各层材料的热导率[W/(m·℃)]。

4.3.3  冷库隔热材料设计采用的热导率值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λ——设计采用的热导率[W/(m·℃)];

     ——正常条件下测定的热导率[W/(m·℃)];

     b——热导率的修正系数可按表4.3.3的规定采用。

表4.3.3热导率的修正系数

注:加气混凝土、水泥膨胀珍珠岩的修正系数,应为经过烘干的块状材料并用沥青等不含水黏结材料贴铺、砌筑的数值。

4.3.4  冷间外墙、屋面或顶棚设计采用的室内、外两侧温度差△t,应按下式计算决定:

式中:△t——设计采用的室内、外两侧温度差(℃);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与室内温度差(℃);

     a——围护结构两侧温度差修正系数可按表4.3.4的规定采用。

表4.3.4围护结构两侧温度差修正系数

注:1 D值可从相关材料、热工手册中查得选用。

  2 负温穿堂的a值可按冻结物冷藏间确定。

                               3 表内未列的其他室温等于或高于0℃的冷间可参照各项中冷却间的a值选用。

4.3.5  冷间外墙、屋面或顶棚的总热阻,根据设计采用的室内、外两侧温度差△t值,可按表4.3.5的规定选用。

表4.3.5冷间外墙、屋面顶棚的总热阻(m2·℃/W)

4.3.6  冷间隔墙总热阻应根据隔墙两侧设计室温按表4.3.6的规定选用。

表4.3.6冷间隔墙总热阻(m2·℃/W)

注:隔墙总热阻已考虑生产中的温度波动因素。

4.3.7  冷间楼面总热阻可根据楼板上、下冷间设计温度按表4.3.7的规定选用。

表4.3.7  冷间楼面总热阻

注:1  楼板总热阻已考虑生产中温度波动因素。

2  当冷却物冷藏间楼板下为冻结物冷藏间时,楼板热阻不宜小于4.08m2·℃/W。

4.3.8  冷间直接铺设在土壤上的地面总热阻应根据冷间设计温度按表4.3.8的规定选用。

表4.3.8  直接铺设在土壤上的冷间地面总热阻

注:当地面隔热层采用炉渣时,总热阻按本表数据乘以0.8修正系数。

4.3.9  冷间铺设在架空层上的地面总热阻根据冷间设计温度按表4.3.9选用。

表4.3.9  铺设在架空层上的冷间地面总热阻

4.3.10  库房围护结构外表面和内表面传热系数(aw、an)和热阻(Rw、Rn)按表4.3.10的规定选用。

表4.3.10  库房围护结构外表面和内表面传热系数aw、an和热阻Rw、Rn

注:地面下为通风加热管道和直接铺设于土壤上的地面以及半地下室外墙埋入地下的部位,外表面传热系数均可不计。

4.3.11  相邻同温冷间的隔墙及上、下相邻两层为同温冷间之间的楼板可不设隔热层。

4.3.12  当冷库底层冷间设计温度低于0℃时,地面应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当地面下为岩层或沙砾层且地下水位较低时,可不做防止冻胀处理。

4.3.13  冷库底层冷间设计温度等于或高于0℃时,地面可不做防止冻胀处理,但应仍设置相应的隔热层。在空气冷却器基座下部及其周边1m范围内的地面总热阻R0不应小于3.18m2·℃/W。

4.3.14  冷库屋面及外墙外侧宜涂白色或浅色。

4.4  库房的隔汽和防潮

4.4.1  当围护结构两侧设计温差等于或大于5℃时,应在隔热层温度较高的一侧设置隔汽层。

4.4.2  围护结构蒸汽渗透阻可按下式计算:

H0≥1.6×(Psw-Psn)/w          (4.4.2)

式中:H0——围护结构隔汽层高温侧各层材料(隔热层以外)的蒸汽渗透阻之和(m2·h·Pa/q);

      ω——蒸汽渗透强度(q/m2·h);

      Psw——围护结构高温侧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

      Psn——围护结构低温侧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

4.4.3  当围护结构隔热层选用现喷(或灌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材料时,隔汽层不应选用热熔性材料。

4.4.4  库房隔汽层和防潮层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库房外墙的隔汽层应与地面隔热层上、下的防水层和隔汽层搭接。

    2  楼面、地面的隔热层上、下、四周应做防水层或隔汽层,且楼面、地面隔热层的防水层或隔汽层应全封闭。

    3  隔墙隔热层底部应做防潮层,且应在其热侧上翻铺0.12m。

    4  冷却间或冻结间隔墙的隔热层两侧均应做隔汽层。

4.5  构造要求

4.5.1  在夏热冬暖地区的库房屋面上应设置通风间层。

4.5.2  库房顶层隔热层采用块状隔热材料时,不应再设阁楼层。

4.5.3  用作铺设松散隔热材料的阁楼,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阁楼楼面不应留有缝隙,若采用预制构件时,构件之间的缝隙必须填实。

    2  松散隔热材料的设计厚度应取计算厚度的1.5倍。

    3  阁楼柱应自阁楼楼面起包1.5m高度的块状隔热材料,厚度应使热阻不小于1.38m2·℃/W,隔热层外面应设置隔汽层,但不应抹灰。

4.5.4  当外墙与阁楼楼面均采用松散可燃隔热材料时,相交处应设防火带。相交部位防火分隔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楼板的耐火极限。

4.5.5  多层、高层冷库冷藏间的外墙与檐口及各层冷藏间外墙与穿堂连接部位的变形缝应采取防漏水的构造措施。

4.5.6  库房的下列部位,均应采取防冷桥的构造处理:

    1  由于承重结构需要连续而使隔热层断开的部位。

    2  门洞和设备、供电管线穿越隔热层周围部位。

    3  冷藏间、冻结间通往穿堂的门洞外跨越变形缝部位的局部地面和楼面。

4.5.7  装隔热材料不应采用含水黏结材料黏结块。

4.5.8  带水作业的冷间应有保护墙面、楼面和地面的防水措施。

4.5.9  库房屋面排水宜设置外天沟和墙外明装雨水管。

4.5.10  冷间建筑的地下室或地面架空层应采用防止地下水和地表水浸入的措施,并应设排水设施。

4.5.11  冷藏间的地面面层应采用耐磨损、不起灰地面。



4.6  制冷机房、变配电所和控制室

4.6.1  氨制冷机房、变配电所和控制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氨制冷机房平面开间、进深应符合制冷设备布置要求,净高应根据设备高度和采暖通风的要求确定。

    2  氨制冷机房的屋面应设置通风间层及隔热层。

    3  氨制冷机房的控制室和操作人员值班室应与机器间隔开,并应设固定密闭观察窗。

    4  机器间内的墙裙、地面和设备基座应采用易于清洗的面层。

      5  变配电所与氨压缩机房贴邻共用的隔墙必须采用防火墙,该墙上应只穿过与配电室有关的管道、沟道,穿过部位周围应采用不燃材料严密封塞。

    6  氨制冷机房和变配电所的门应采用平开门并向外开启。

    7  氨制冷机房、配电室和控制室之间连通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4.6.2  氟制冷机房如单独设置时,应根据制冷工艺要求布置其设备、管线,满足制冷工艺要求,并应按照氨制冷机房的相应要求执行。


输入获取

冷库报价方案

  • 您的店铺面积 *

  • 您的手机号码 *

提交

联系我们

13543088842


 

珠海澎湃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珠海市香洲区华达工业区9栋1号      邮编:519000      电话:13543088842  陈生      邮箱:450033675@qq.com      网站:www.zhppzl.com

Copyright © 2010-2020 珠海澎湃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zhppzl.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3935号-2

客服中心
热线电话
13543088842
E-mail地址
450033675@qq.com
二维码
扫码关注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粤ICP备17133935号-2